新生儿呕吐

新生儿呕吐

概述:呕吐(vomiting)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,管理呕吐的是延脑里的呕吐中枢。软腭、咽壁、胃肠的任何刺激,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的某些疾病(脑炎、脑膜炎等)时发出的刺激都由神经传到呕吐中枢,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。中枢发出反应,引起食管、胃或肠道自下向上蠕动,同时膈肌、腹肌收缩迫使胃中食物从口腔涌出,这就是呕吐动作。
    新生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很多情况下容易发生呕吐,尤以生后3、4天为多见。由于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,容易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和(或)吸入性肺炎,也易引起水、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,甚至死亡。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以导致营养不良。所以要早诊断,及时治疗。首先要区别呕吐为内科性疾病还是外科性疾病。如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,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,以挽救患儿生命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很多因素都可导致呕吐,是很多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。器质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、先天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、儿内科疾病和儿外科疾病等等,呕吐均为常见的表现之一,一般说内科性呕吐约占80%~90%。

病因

病因:呕吐这个症状是由许多轻重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。这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,如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,对呕吐中枢的控制能力差;食管肌层的弹力纤维发育差,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幽门括约肌力强;胃容量较小而需要的入量较多;胃黏膜对各种刺激较敏感等。消化道畸形也是引起呕吐的重要原因,应及时明确诊断。常见的病因有:
    1.消化系统疾病  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都可引起呕吐,主要有消化道先天畸形、梗阻、炎症、感染、出血、功能失调等。
    (1)消化系统功能紊乱:如吞咽功能不协调、胃食管反流、贲门失弛缓症、幽门痉挛、胎粪性便秘、胎粪排出延迟等。
    (2)消化道黏膜受刺激:如咽下综合征、胃出血、应激性溃疡、牛奶过敏等。
    (3)消化系统炎症:如急性胃炎、急性肠炎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、腹膜炎等。
    (4)消化道梗阻:多数为先天畸形所致。
    ①上消化道梗阻:食管气管瘘、食管闭锁、食管裂孔疝、胃扭转、幽门肥厚性狭窄、环状胰腺、先天性膈疝等。
    ②下消化道梗阻:如肠旋转不良、小肠重复畸形、肠狭窄、肠闭锁、先天性巨结肠、肛门闭锁等。少见疾病有嵌顿疝、肠套叠等。
    2.全身性疾病 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呕吐,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:
    (1)感染:新生儿感染常引起呕吐,如败血症、呼吸道感染、泌尿系统感染等。
    (2)颅内压增高: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会导致呕吐,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、脑水肿、脑积水、颅内出血、颅内肿瘤等。
    (3)先天性代谢性疾病: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代谢紊乱而导致呕吐,如氨基酸代谢疾病(高氨血症、苯丙酮尿症、甘氨酸血症)、糖代谢疾病(半乳糖血症、枫糖尿症)、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。
    3.其他因素  一些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新生儿呕吐。
    (1)喂养不当:喂养不当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,尤其婴幼儿时期,主要原因有:喂奶次数过于频繁,喂奶量太多,浓度不适合,牛乳太热或太凉,乳方多变;奶嘴孔过大或过小,妈妈乳头下陷;喂奶后平卧,体位多动。由于喂奶过多、或因吞咽过快、吞入空气等,常在喂奶完毕后不久发生吐奶。
    (2)药物:许多药物可引起消化道反应,发生呕吐,如红霉素、两性霉素B等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呕吐是由消化道及其他有关的一些脏器、器官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来完成的。在此反射弧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兴奋冲动增加或加强时、就会产生呕吐。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其他年龄组小儿不尽相同,此种差异取决于新生儿的解剖、生理特点及其出生后内、外环境的急剧变化,也取决于胚胎期各脏器,尤其是前、中、后原肠分化和发育的状况。第四脑室下的呕吐中枢及其更高级的中枢,受全身炎症或代谢障碍产生的毒素刺激,或颅内压升高,均可引起呕吐。内科一些常见情况引起的呕吐,如出生时咽下羊水或产道血液,刺激胃黏膜常引起呕吐;胃食管反流(GER)是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,主要与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较松弛、胃排空延迟、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;幽门痉挛引起的呕吐,为幽门神经肌肉功能暂时性失调所致,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呕吐。
    新生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为食管松弛、蠕动功能较差、胃呈水平状(成人为垂直型)、容量小、胃上端和食管连接处贲门较松弛、胃下端和十二指肠连接处幽门相对较紧等,使食管和胃形似一个长颈的敞口瓶,胃中的东西很容易通过食管倒流出来,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,适应差、易感性高,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较差。由于上述种种解剖、生理及生后环境温度、营养摄取、代谢、排泄等的变化,使初生新生儿、尤其早产儿,很容易发生呕吐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   1.喂养不当  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引起呕吐非常多见,喂养不当呕吐时,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好,改进喂养方法后呕吐可停止。
    2.与内科疾病有关的呕吐
    (1)吞咽功能不协调:喂奶时即呕吐,常伴有呛咳或吸入,一部分乳汁从鼻孔流出。
    (2)胃食管反流(GER):是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,尤其是早产儿。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呕吐,或表现为溢乳,呕吐物常为不带胆汁的奶液。许多患儿无临床呕吐表现,而发生呼吸暂停、心动过缓、反复吸入,甚至猝死。
    (3)胃黏膜受刺激:出生时咽下羊水或产道血液,未开奶前即可出现呕吐,开奶后呕吐加重,呕吐物为泡沫样黏液或带血性,用生理盐水洗胃1~2次,呕吐即可停止。
    (4)幽门痉挛:呕吐常发生在生后2~3周,呈间隙性,可为喷射状,呕吐物不含胆汁,与幽门肥厚性狭窄较难鉴别,试用1∶1000阿托品可缓解。
    (5)胎粪延迟排出:正常新生儿在生后24h内开始排胎粪,3天排完,如生后数天排便很少,或胎粪排空时间延迟,患儿可出现呕吐,呕吐物为黄绿色,常伴有腹胀,腹壁可见肠型,用生理盐水灌肠排出胎粪后,呕吐即可缓解。
    (6)感染性疾病:肠道内感染或肠道外感染均可引起新生儿呕吐,常伴有感染表现如神萎,胃纳差,肠道内感染伴有腹泻腹胀
    (7)先天性代谢性疾病:发生呕吐时间无规律性,一般呕吐较频繁和剧烈,常伴有其他代谢病的临床表现,如酸中毒、电解质紊乱、脱水、肝脾肿大等。
    3.与外科疾病有关的呕吐
    (1)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:食管闭锁者第一次喂奶(或喂水)时即发生呕吐,伴食管气管瘘者喂奶时出现呼吸困难、青紫,肺部闻湿啰音,每次喂奶时均出现类似情况。有些患儿出现类似螃蟹吐泡沫状,插胃管时胃管受阻折返。
    (2)幽门肥厚性狭窄:常于生后第2周左右开始出现呕吐,呕吐量多,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,酸臭味,无胆汁。呕吐常呈进行性加重,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营养不良。腹部可见明显的胃型,右上腹可触及枣核大小的肿块。
    (3)十二指肠和小肠疾病:患儿常有严重呕吐,呕吐物有绿色胆汁,位置较高者生后不久即呕吐,腹胀不明显,位置较低者呕吐出现晚一些,呕吐物为棕色粪便样物质,混有深色胆汁,腹胀明显,肠鸣音活跃,可见肠型、肠蠕动波。
    (4)直肠肛门疾病:一般先有腹胀,后出现呕吐,肠鸣音活跃,腹部平片显示肠腔扩张,多个液平。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生后便秘,灌肠后腹胀减轻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呕吐所致的合并症主要有:
    1.窒息与猝死  新生儿呕吐会使呕吐物进入呼吸道,发生窒息,如呕吐物多、没有及时发现可导致猝死。
    2.吸入综合征  呕吐物进入气道可发生吸入性肺炎,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,长时间反复吸入可使吸入性肺炎迁延不愈。
    3.呼吸暂停  早产儿呕吐可发生呼吸暂停。
    4.出血  剧烈呕吐可导致胃黏膜损伤,发生出血,呕吐物呈血性。
    5.水电解质紊乱  呕吐较频繁者,因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,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,患儿出现脱水、酸中毒、低钠血症等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根据病史,呕吐的时间、特点、伴随症状和体征,初步考虑呕吐的定位和性质来选择进一步的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
    1.血象  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并迁延不愈时,可出现感染性血象。如原发病因为感染引起的呕吐,如败血症、呼吸道感染、泌尿系统感染等,也为感染性血象。
    2.血气分析及血生化检查  可了解患儿是否存在酸中毒、电解质紊乱。血钠、钾、氯以及肝功能等,可结合具体病情选送。
    3.尿、便常规  应做尿、便常规和大便潜血实验等。
    4.脑脊液检查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颅内出血等,脑脊液检查有相应改变。
    5.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检查  如已排除消化道、中枢神经等疾病,而患儿仍然频繁呕吐,应进一步做内分泌、代谢病方面检查,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代谢紊乱而导致呕吐,如氨基酸代谢疾病(高氨血症、苯丙酮尿症、甘氨酸血症)、糖代谢疾病(半乳糖血症、枫糖尿症)、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,应作血氨、血糖等相应实验室检查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    1.影像学检查
    (1)X线胸片检查:可发现肺部吸入性肺炎改变。
    (2)消化道影像学检查:正常新生儿于生后l2h、24h整个肠道均应充气。如有梗阻,则腹部立位透视可见空气恰止于闭锁部位以上,必要时可做腹部平片或钡剂灌肠检查,对消化道先天畸形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。对吞咽功能不全、食管气管瘘可行碘油造影。对胃食管反流,可做核素检查。对胃十二指肠、小肠部位的先天畸形,钡餐造影可帮助诊断,须注意检查结束时应洗胃,将胃内钡剂洗出,防止呕吐时钡剂吸入。对肠道炎症、感染、低位肠梗阻,可摄腹部X线平片。对结肠疾病,如先天性巨结肠,可做钡剂灌肠造影检查。
    2.B超  因病因不同而异,对幽门肥厚性狭窄,可做腹部超声检查。颅内出血或其他占位病变,应做头颅B超。
    3.脑CT  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作脑CT检查,以明确脑水肿、脑积水、颅内出血、颅内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呕吐。

诊断

诊断:主要明确病因诊断,通过详细询问病史,了解发生呕吐的时间、呕吐特点、伴随症状和仔细的体格检查,初步考虑呕吐的定位和性质,并做进一步的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
    1.详细了解病史
    (1)母亲妊娠生产史:应询问母亲妊娠期间有无疾病、先兆流产、用药史、分娩方式、产程长短、有无胎儿窘迫或出生时窒息,以及患儿胎次、胎龄及体重。有难产、窒息者要注意除外颅内出血、羊水吸入。羊水过多者要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。
    (2)呕吐:要详细了解呕吐开始时间。开奶前呕吐,要考虑咽下综合征或食管闭锁。生后数天开始呕吐要考虑幽门痉挛,肠狭窄、胃扭转,先天性食管裂孔疝。要了解呕吐的方式,间断性、暂时性呕吐以内科性疾病的可能性大,喷射性、持续不愈者则外科性疾病可能大。呕吐物的性状亦很重要,呕吐物带血要考虑咽下综合征、新生儿溃疡病;呕吐物为黏液和奶汁见于食管狭窄、贲门痉挛、食管裂孔疝等。呕吐物有奶凝块和黏液时,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。吐物含胆汁、粪液要考虑高位肠梗阻
    (3)排便情况:绝大多数正常足月儿在生后24h内开始排胎便,2、3天内排尽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患儿常有胎便排出异常,如直肠肛门畸形或肛门闭锁时不能排出胎便,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能自动排出胎便。
    (4)呕吐和伴随症状的关系: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,患儿一般状况较好;如有发热等感染中毒表现,则呕吐可能因感染引起;但感染不一定发热,还要注意精神、食欲等。患儿哭闹严重时要注意外科情况。
    2.体格检查
    (1)全面检查:除一般情况外,要做好全面体格检查。要注意有无肛门闭锁,有无心肺和神经系统异常或其他畸形。
    (2)腹部检查:注意有无腹胀腹胀部位。全腹胀提示低位性肠梗阻,或麻痹性肠梗阻。上腹胀、下腹空虚提示高位肠梗阻;但有时由于呕吐剧烈或脱水,虽为高位肠梗阻可无腹胀,此外还应观察有无胃蠕动波及肠型,能否触及肠块,以及肠鸣音是否正常。
    (3)直肠指检:对无胎便排出的患儿应作肛门指检。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肛门指检后常呈爆破性排出较多的气体和胎便。脂粪性便秘在肛检后带出胎粪可使症状缓解。检查时用小指涂油或肥皂液后缓缓进入,以防引起肛门裂伤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  1.溢乳和呕吐  首先确定是溢乳还是呕吐。
    (1)溢乳:新生儿溢乳比较常见,但溢乳没有神经反射参与,不属于真正的呕吐。溢乳的原因与食管弹力组织和肌肉发育不完善有关。溢乳多发生在喂奶后不久,乳汁从口角边溢出,量少,喂奶后体位改变可引起溢乳,小儿一般情况好。
    (2)呕吐:有神经反射参与,乳汁常从口、鼻涌出,量多。
    2.喂养不当和疾病引起
    (1)喂养不当:喂养不当引起新生儿呕吐非常多见,有喂养不当史,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好,改进喂养方法后呕吐可停止。
    (2)疾病引起:除呕吐外,有其他伴发症状和体征,原发疾病不解除,呕吐不易止住,且影响小儿发育和营养状况。
    3.各种病因的鉴别
    (1)定位:根据呕吐发生的时间、呕吐特点、呕吐物、是否有腹胀、肠型、便秘等情况,初步判断消化道疾病的位置。
    ①上消化道疾病:呕吐出现时间早、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,不含胆汁,腹胀不明显。
    ②下消化道疾病:生后1~2天即呕吐,呕吐物含较多胆汁,腹胀不明显,提示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。如呕吐物含黄绿色粪便样物质,腹部有较细的肠型和肠蠕动,提示病变在空肠下段或回肠。而直肠病变的呕吐,常发生在出生3天以后,呕吐物含棕色粪便样物质,腹胀明显,肠型较粗大,可触及粪块。
    (2)定性:为使呕吐原发病得到及时治疗,要鉴别是内科疾病还是外科疾病所致。
    ①内科疾病:呕吐症状不剧烈,呕吐次数不频繁,呕吐物常不含胆汁或粪便,有较明显的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和体征,常提示呕吐为内科疾病所致。
    ②外科疾病:呕吐出现早,频繁,较剧烈,呕吐物含胆汁、血液或粪便,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常提示呕吐为外科疾病所致。
    (3)进一步检查:对呕吐原发病的位置和性质有初步判断后,应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
    ①消化道影像学检查:对消化道先天畸形、对肠道炎症、肠梗阻等诊断、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。
    ②脑脊液和头颅B超或CT检查: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、颅内出血或其他占位病变可做出诊断、鉴别诊断。
    ③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:如已排除消化道、中枢神经等疾病,而患儿仍然频繁呕吐,应进一步做内分泌和代谢方面检查,如血氨、血糖等,以助诊断、鉴别诊断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  1.对症治疗
    (1)改善喂养方法:奶嘴孔大小适当,喂奶时,要使奶瓶有一定倾斜,使奶充满奶嘴,以防小儿吸入瓶内的空气。喂奶后,将婴儿抱起伏在自己肩上,轻拍小儿背部,使空气通过打饱嗝排出来;喂奶后将小儿上部垫高,右侧平卧,可防止呕吐。
    (2)禁食:对一些病因未清楚、怀疑外科疾病、消化道出血,可先行禁食,以免加重病情,同时给予补液,保证营养供给。
    (3)洗胃:对咽下综合征可先洗胃,用温生理盐水,一般洗2~3次即可,如洗胃后仍呕吐,应考虑其他疾病。
    (4)胃肠减压:对外科疾病、呕吐较频繁、腹胀者,可先行胃肠减压,缓解症状,同时做有关检查。
    (5)解痉止吐:对病因诊断为胃食管反流,可用胃动力制剂或解痉剂。幽门痉挛可用解痉挛药治疗,常用阿托品1/l0000溶液,喂奶后15min给药,从每次5~10滴开始,逐渐增加到控制呕吐为止;注意如用药后脸红表示药量已超过,须稍许减量以不引起脸红为宜。幽门肥厚用此法无效,可用手术治疗。
    (6)体位:对呕吐患儿,应提高头部和上身的体位,一般30°左右。
    (7)纠正水、电解质紊乱:呕吐导致水、电解质紊乱,应及时纠正。
    2.病因治疗
    (1)手术治疗:手术对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,手术时机根据病情而定。
    (2)抗感染:对消化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所致者,应给抗生素治疗。
    (3)止血:消化道出血者,可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(止血敏)等止血。
    (4)解除颅内高压:脑水肿者用20%甘露醇每次0.5g/kg,每6~8小时1次,呋塞米每次0.5mg/kg,1~2次/d。颅内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,脑积水行引流术。

预后

预后:预后主要因引起呕吐的病因不同而不同。喂养不当和药物引起的新生儿呕吐,改变喂养方法和停药后,即可使呕吐停止。而感染引起的呕吐、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和消化道梗阻引起的呕吐等,均可随原发病的治愈而好转,同时若病情迁延,长期未得到诊断和治疗,引发并发症则影响预后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多数病情迁延,常致新生儿营养障碍。需要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。

预防

预防:
    1.合理喂养  争取母乳喂养,以正确方法喂养。人工喂养避免一次喂奶过多,或吞咽过快、过多吞入空气等,喂奶完毕后拍背,排出吞入的空气,头高侧卧,以防吐奶。
    2.防止感染  做好新生儿的皮肤、黏膜、脐部的护理,防止呼吸道、泌尿道、消化道,神经系统的感染和败血症等。
    3.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  根据原发疾病的病因不同,积极采取相应措施,防止病情迁延而影响小儿正常发育,甚至引起并发症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